自2023年初ChatGPT爆紅之后,人工智能再次在全球刮起旋風,各行各業紛紛掀起了智能化升級改造的熱潮,正在形成產業數字化的趨勢。
《證券時報》稱,這個熱潮反映到資本市場,就是投資者對與之相關的硬件、軟件和應用等上下游產業鏈公司的青睞。
近年來,隨著科技快速發展和信息化深入推進,數字化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重要驅動力。針對這一趨勢,中國積極響應,并將數字化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戰略。
在“數字中國”戰略指引下,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移動支付年交易規模527萬億元,居全球第一;5G基站達284.4萬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光纖寬帶和5G網絡(數據來源:央視新聞)。
在這個背景下,新基建作為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戰略,正成為我國邁向數字化強國的關鍵。
小貼士
新基建是指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為支撐,以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升級與創新為目標的一系列投資和建設項目。
這些項目涵蓋了智能交通、數字城市、數字農業、數字醫療等多個領域,旨在通過高效的信息流通和數字化的管理方式,提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和質量。
當下,數字基礎設施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支撐各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通過新基建推動,我國數字化產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首先,數字經濟的規模持續擴大。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其次,數字化轉型加速了傳統產業的升級和創新。通過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傳統行業實現了生產方式、管理模式的巨大變革,提高了效率和質量。此外,數字化還推動了創新創業熱潮,涌現出一大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企業。
在實現數字化強國的過程中,我國也面臨一些挑戰,而數字化發展的不平衡性,已嚴重制約了數字化經濟潛力的充分釋放。
目前,一線城市和發達地區的數字化水平較高,而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還存在數字鴻溝。
《中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對全國52個重點城市數字經濟競爭力水平進行量化分析的結果顯示,東部城市數字經濟競爭力整體水平較高,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中,東部地區占12席,中部地區占1席,西部地區占2席。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表示,中國城市分布空間廣,資源稟賦差異大,因此在數字化領域發展極不均衡。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表示,如上海、北京等超大城市,有著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基于其上的數據和平臺能夠在城市精細化治理等方面發揮好的效果,但全國范圍的信息基礎設施全面建設仍需要一個過程。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劃,推動以5G、光纖寬帶、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為代表的數字新基建快速發展。
同時,各地正加快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數字基建在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總而言之,我國正加快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筑牢“數字中國”的關鍵底座,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小編有話說
在“數字中國”戰略部署下,新基建仍將是未來國家持續布局的重點,將為資本市場和投資領域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我們看到數字化背后的價值釋放點在于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是萬億級藍海,而產業數字化的前提是數字產業的提前布局,這一點就落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上。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兼具硬件和軟件,投資規模大,投資回報周期長,需要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構建多元化投融資體系,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并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推動新基建項目加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