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認識受限,同質化現象嚴重,投融資模式創新乏力,這是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成立以來召開的第一次會議對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集中“會診”的“共性”結論。然而,在“共性”之外,還有“個性”。16個試點城市之一的江西省萍鄉市,就是個例外。

 

業內專家表示,在理念認識方面,萍鄉將海綿城市建設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范疇;在避免同質化方面,從簡單的低影響開發延伸到了發展關聯產業促進城市轉型升級;在投融資模式創新方面,充分發揮了PPP模式的優勢,在提升品質的前提下,能直接減少20%左右的投資,對其他城市借鑒意義很大。

 

萍鄉市建設局局長李新民介紹,萍鄉市通過科學的統籌和規范體制的建立,把國家對海綿城市建設提出的‘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張網’落到了實處。

 

科學統籌顯效

 

事實勝于雄辯,海綿城市建設更是如此。4月9日,萍鄉市主城區遭遇了一次強降雨,平均降雨量超過28毫米。經過“海綿體”改造地段周邊的百姓卻沒再見到此前“逢雨看海”的景象。針對此事,萍鄉市相關負責人提到,海綿城市建設關鍵要看實效,簡單地挖條植草溝、建個雨水花園,這樣‘為海綿而海綿’的做法,不僅勞民傷財,而且不得民心。

 

要想得到百姓稱贊,就得練就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真功夫”。萍鄉城區處于丘陵低洼地帶,雨季比較集中,內澇已成為這座昔日“江南煤都”的一大重癥。同時,作為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質性缺水并存地區,還面臨著嚴重的水質污染問題。或許正是因為對這些“先天不足”有了充分的認識,萍鄉海綿城市建設從一開始就盯上了“科學統籌”,樹立了將海綿城市試點建設與機制模式探索、生態文明建設、培植海綿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管廊建設相結合的“六大結合”發展理念,并將這一理念貫徹到了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建設、運維的全周期。

 

規劃設計方面。萍鄉市制訂了以河道為骨架軸線,以流域綜合整治為依托,以城市開發建設項目為基礎,對新老城區采取以“老城區以問題為導向,以點帶面;新城區以目標為導向,以面帶片”的方式,線、面、點融合推進的規劃方案,突出體現連片效應。

 

項目建設方面。為解決海綿城市建設目前普遍存在的散、小、亂問題,萍鄉將新老城區121個子項目整合為6個項目包,全部采用PPP模式,有效解決了建設資金問題。

 

運維方面。萍鄉采取將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管控交由技術服務方負責的方式,將統一的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指標體系和一體化管理模型平臺延伸到項目全周期,借此解決海綿城市建設各環節技術問題,防止多個政府部門考核導致管控體系碎片化。

 

規范體制給力

 

毫無疑問,無論是市民的口碑還是專家的點贊,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萍鄉海綿城市建設可謂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規范制度方面。萍鄉制訂了《萍鄉市海綿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及三年建設項目計劃,所有項目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招標、統一施工”要求,明確了部門職責。出臺了《萍鄉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項目工程技術管理實施細則》,規定建成區內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必須實施低影響開發建設。完成了《萍鄉市海綿城市總體規劃》等7個規劃和《萍鄉市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導則》等3個標準、導則的編制并通過專家評審。

 

同時,針對海綿城市試點建設,萍鄉稅務部門還出臺了16條稅收優惠政策,對涉及海綿體建設的管道、涉水、透水磚等產品的企業給予一定比例的稅收減免。這些實實在在的利好,對推動當地的海綿城市建設關聯產業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規范制度的落地,自然離不開體制的保障。據萍鄉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萍鄉自成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伊始,就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為第一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強化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并從市財政、規劃、建設、水務局抽調四名副局長與原單位脫鉤,任專職副主任,同時從全市選調18名人員集中辦公。“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規避缺乏統籌、令行禁不止的跨部門協作難題,建立統一指揮、綜合協調的機制,以此實現實體化運作和常態化管理,保障實效”。

 

此外,該市海綿辦還完善了一系列內部管理制度,制訂了工作規則,建立了主任例會制、項目設計和施工方案審查制,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機構和人員的磨合,形成合力。

 

科學的統籌,加上規范體制的保障,萍鄉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自然有望練出一套“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