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等政府部門指導下,由中央財經大學主辦、政信投資集團的戰略支持下“2018中國PPP投資論壇”成功舉辦,論壇圍繞PPP領域的政府頂層設計、產業咨詢、金融創新等展開有效探討和研究。
(2018中國PPP投資論壇)
論壇以“提質增效 創造價值”為主題,聚合全球PPP智庫專家和社會資源,圍繞PPP模式下的政信能力建設、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融資平臺轉型與PPP項目提質增效、PPP項目建設運營一體化以及PPP項目預算績效管理等影響政信發展和PPP深化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度探討,助推新時代中國政信合作新發展。
論壇共計150余位嘉賓出席,包括政信投資集團執行副總裁邱鷹、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守清、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體制政策室主任吳亞平、政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丁兆吉,以及20余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PPP“雙庫”專家參與了專題探討。
近幾年來,我國的PPP事業經歷了井噴式的發展,成效有目共睹。但不容忽視的是,由于合作各方訴求不一,出發點大相徑庭,導致部分PPP項目魚目混珠,可以看出中國PPP之路走向成熟還有待職能部門、政府、社會資本、專家、智庫機構等各方的共同努力。研究PPP模式下的政信能力提升變得尤為重要。
PPP模式下的政信能力提升離不開政府,所以政府的態度、政府的能力、政府的信用,以及政府協調各方面的能力與資格,以及社會公眾對政府信用的認知程度與信任,以及政府履約等等,對PPP健康發展都意義重大。
(政信投資集團副總裁丁兆吉)
在論壇上,政信投資集團副總裁丁兆吉認為,政府政信能力的提升,是長期不斷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理論研究與經營實踐相互作用、相互引領。在具體的工作過程當中,我們深深感覺到從政信理論、政信技術、政信路徑、政信標準等等嚴重缺乏,我們需要理論引領。我也相信我們的專家們,在研究過程當中,能夠從具體的經營實踐當中汲取營養,給我們切實指導。
政信能力提升應該遵循市場化的方向與原則。只有市場化在整個資源配置過程當中起主導作用,才能使地方經濟的發展更有效率、更公平、更可持續。PPP合作過程當中的市場化原則,在我們看來并不僅僅是開展放管服,并不僅僅停留在營商環境的打造,需要我們建立一種市場化的語言體系、市場化的游戲規則、市場化的評價體系。
政信投資集團執行副總裁邱鷹則指出,市場化原則是中國進行改革的重要內容,堅持讓要素市場決定配置要素的經濟體制,是中國經濟改革的最終目標。市場化原則,也是PPP模式得以存在發展,乃至取得成功的精髓。根據市場化原則,政府在項目推進過程當中,積極引入專業團隊,以專人專事,提高公共基礎設施服務的質量與效率,并強調中后期的運營與管理環節,這樣可以讓企業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與服務的全周期,借此打造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全產業鏈企業。政信投資集團與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240多個地市縣進行洽談,發現政企雙方越是按照市場化原則推進合作,項目最終合作成功的可能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