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經濟去杠桿、金融收緊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許多地區在尋求緩解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財政壓力。地方政府大都選擇采用PPP模式,創新地方發展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提供公共服務。然而很多地區在推廣PPP過程中,沒有能夠正確理解PPP的初衷,僅僅把PPP當做了一種融資方式,導致一系列不規范、不合理的現象發生。
為了匡正PPP行業形象、促進中國PPP走向正軌,作為中國頂級財經類院校的中央財經大學依托自身深厚的學術優勢,聯合社會中堅力量,專門成立了政信研究院。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研究院取得了系統性的研究成果,發布了首部“中國PPP藍皮書”,為中國PPP行業帶來了重大利好。
首部“中國PPP藍皮書”發布會現場
藍皮書為社會資本方提供理論參考
“中國PPP藍皮書”是目前國內出版的第一部行業PPP全景式回顧和建議性報告。全書以創新驅動、規范發展為理念,重點從法律、財務、稅務、合同管理、實際運營等角度分析PPP項目運行中的風險及有效管控路徑。
“藍皮書所提倡的理念同政信投資集團驚人的一致。在與參與PPP項目過程中,政信投資集團運用創新金融服務參與項目的投、融、建、管、退全過程,還通過組建專家智庫團隊,為項目提供前期論證,確保項目合規性和合理性,將風險扼殺在萌芽階段。”藍皮書發布會上,政信投資集團金融信息服務(深圳)有限公司總裁董峰發言時表示。
藍皮書調研范圍廣泛,涵蓋了PPP的八個行業——對交通運輸、市政工程、環保、城鎮綜合開發、文旅、養老、教育、農業進行專門闡述,這些行業都屬重要民生領域,社會關切度高,且PPP應用規模大或具備一定規模。
董峰表示,藍皮書不僅涉及了PPP所在的每個領域,同時在PPP項目推廣過程中針對金融服務、運營管理和風險控制等一系列問題都有研究和理論成果呈現。藍皮書全方位、系統性地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了實踐案例,為身為社會資本方的政信投資集團提供了理論參考。
藍皮書為政信投資集團發展指明方向
PPP模式是政府實現職能轉變的正確方向,是深化改革,深化政府服務的結果;是提高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效率的創新模式。PPP投資范圍幾乎覆蓋了所有公共服務領域。
董峰表示,以往公共服務領域都有極高的準入門檻,現在均向社會資本開放,為社會資本介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傳統領域創造了新的契機,為社會資本提供了新的投資標的。
2018年是PPP規范年,規范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對于中國來說PPP模式是新建設模式,還有許多具體的實踐過程需要嘗試,還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在PPP的頂層設計、法律法規探索以及實操落地方面,政企各方都應進行主動探索,積極進行溝通和交流。
“僅2018年1月—4月期間,政信投資集團就接待和服務了來自全國各地近30個省(自治區)、市、縣級政府的領導。政信投資集團針對各個地區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資源稟賦、不同的生態環境、不同的產業特色,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量身定制化的服務方案,有效地促進了PPP項目的研究、探索和實際落地。”董峰強調。
董峰坦言:“從鼓勵推廣到規范發展,這是PPP模式推廣的必經階段,也將促使PPP模式真正發揮效力。藍皮書詳細地解析了政府和企業合作全過程的每個環節,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和發展策略。中國PPP藍皮書指導了政信投資集團的發展方向”。